新闻洞见
快递融到钱以后怎么花?
日期: 2016-3-29 作者: 龚福照

   近日,圆通以175亿元借壳大杨创世的消息火爆朋友圈。快递今年确实太火了,开年以来短短不足三个月,快递业是好戏连台。先是中通宣布估值500亿元,准备在美国上市,接着是顺丰估值1000亿元,启动A股上市计划,然后是天天融资6亿元,正式进入资本市场,再接着是韵达宣布五大财团投资入股,加快上市进程,最后是百世获得新一轮融资,计划年内上市,再加上之前已经借壳的申通,主流快递企业均已获得资本青睐。在当下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快递的“火”确实不一般。


   融资是好事,但花不好,却可能带来灾难。在此,双壹建议企业应该把融来的钱投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系统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上来。


    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尽管快递已经发展很多年,但总体规模仍然偏小,2015年整个行业的营业规模仅为2769亿元,占GDP比重为0.4%,离发达国家1%的标准还相差甚远。快递业即使保持4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要达到占GDP 1%的标准也至少还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体量是巨大的,快递企业能否承载,考验的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未来快递企业应该在分拨中心建设、干线运输、智能化设备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其次是信息系统建设。快递行业的信息系统建设起步较晚,目前正进入大投入阶段。企业要舍得在这方面下本钱。


国际巨头FedEx在IT领域一直保持较大投入,这源于其创始人史密斯先生一贯坚持的理念——“包裹的信息和包裹的递送服务同样重要”。


国内快递龙头顺丰在信息技术方面也是不遗余力的投入,目前仅管理系统就多达三十几套。


   以三通一达为代表的电商快递企业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大数据的应用方面近乎于零。快递大数据的价值在2015年“双十一”显露无疑。


2015年“双十一”,菜鸟利用大数据驱动的仓配网络来提升物流效率。结合淘宝网、天猫商城的历史销售数据,以及当前页面浏览记录、优惠券、促销信息等,菜鸟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预测出各类商品的销售量以及产品的需求人群位置信息,从而预先完成分仓调拨,将干线运输时间前置,提高了全网的运作效率。


数据显示,2015“双十一”期间菜鸟仓配体系完成签收的平均时效为56小时,比2014年同期快递时效相比提升14.7个小时;“双十一”当天发送包裹接近四成,达1.83亿件;截至17日,超过94%的物流订单已经发货。2014年16天的工作量,2015年仅用了7天就完成。 快递企业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包裹,利用大数据可以预测包裹的走向,从而提前做好预案,提升整个网络的运行效率。


    再次是人才队伍建设。当前快递的竞争,表面上是价格的竞争,本质上是管理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原来那种低素质、粗放式管理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竞争。企业融资后,更应该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人才队伍建设,不仅仅是指总部人员,更重要的是广大的基层管理人员、基层员工,是他们每天在与客户打交道。因此企业应该加大对基层网点负责人、基层员工的培训力度,帮助他们提升管理,提高服务水平,这样整个网络才能更好的发展。


    当然,企业融资以后,还会干很多其他的事情。在此双壹最不愿意看到的是,企业好不容易融来的钱,又投在拼价格,抢市场上,这对快递行业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从申通、圆通发布的信息来看,两家企业未来三年都有签订业绩对赌协议,这就不排除他们为了完成业绩,大打价格战。倘若如此,对于广大的基层来讲,无疑是一场灾难。


附表申通、圆通股东承诺上市后未来三年的净利润(亿元)

本文由双壹咨询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